2020年11月5日上午8时,香港电影研究青年学者、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康宁老师,以线上讲座形式,为201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做了题为“香港电影批评的关键词”的讲座,百余听并师生参加,讲座结束后进行了热烈互动和交流。
康宁老师长期专门从事香港电影研究,讲座开始,她用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示2013——2019年香港本土电影的数量变化和香港本土电影票房表现。指出:“香港电影在本土的市场号召力和占有率极为有限,整体呈‘没落’之势。在如此的市场重压下,香港电影艰难求生,试图通过其‘地方感’——‘港味’的渗透与演绎,寻找可能的落脚点以维持其独有的生命力。而香港电影所体现出的‘地方感’,或许可以作为香港电影批评的关键词,帮助我们去理解和阐释今日所看到的香港电影。”
康宁老师以《无双》《某日某月》《栋笃特工》《冰封侠:时空行者》为例,指出这些影片均采用了置换主角的方式,将影片的主要表现对象置换为观众所熟知的经典影片的气场,进而依靠气场的营造唤醒了观众对于影片的心理认同。其次,老师强调,除了重构经典影片表现“港味”地方感的营造,近年来香港本土电影更多的是与民间同呼吸,倾力描写着香港的日常现实。《逆流大叔》《翠丝》《沦落人》《金都》《麦路人》《非同凡响》《大师兄》等影片开始聚焦社会现实,弱化电影与现实的“距离”和“美学”,尝试直接讨论建构家园中的实际问题。同时,香港出现的大量的新生代导演,在描写自己感知和体验到的世界时,往往会采用隐喻式的叙事手法,香港电影“地方感”呈现也更加多元化。《中英街1号》《三夫》等影片中所蕴含的“政治隐喻”和《幸运是我》《一念无明》等影片所隐含的“疾病隐喻”作为一种叙事手法,在对香港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凝视的同时,也在带领观众对香港文化进行着一种“回溯式”的思考。最后,康宁老师以“港式主旋律”和“无厘头电影”两种电影类型为对象,详细阐释了“无厘头”这种香港电影独有风格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修订和移植,引发了同学们对于香港本土电影如何在北上进程中渗浸改造、又如何在本土电影“没落”之势中坚守风格的思考和交流。
文:刘晴雯、李媛媛
本文地址:http://motor168.cxdr.cn/quote/253.html 珂云塔 http://motor168.cxdr.cn/ , 查看更多